• Screenshot 2024-07-10 154952
  • Screenshot 2024-07-10 155006
  • Screenshot 2024-07-10 154959
1/3

真想让我爱的人读读这本书 用成年的力量,重新养育童年的自己。既温柔又犀利的心理治疗师、百万畅销书《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》作者菲利帕·佩里写给成年人的心理疗愈问答书

Regular price
RM 35.00
Regular price
RM 0.00
Sale price
RM 35.00

编辑推荐

★33个来访者的故事,33件“未完成的事件”

童年时的我们为了保护自己,发展出了相应的适应能力和防御机制,比如乖巧、懂事、警觉、讨好。然而,当我们长大成人后,儿童式的生存机制不再适用于成年人的生活,甚至会带来创伤和阻碍,留下一桩桩“未完成的事件”。


★33个温柔又犀利的回答,为33种心理困境找到解决方案

即将做妈妈,却偶然间发现丈夫有外遇(面对变化和丧失)

有冲突恐惧症,作为主管从来不敢批评员工(在命令和请求之间找到平衡)

十几年的好友,有一天对方突然不再回复消息(不期待,不假设,不强求)

父女关系失和,想和解又不知怎么打破僵局(如果你是造成关系破裂的人)

身患绝症,想要给这个世界,给最爱的人留下点什么(成年人也需要过渡客体)

…… ……


★33种实用心理技巧,帮助你获得“自我养育”的力量

做自己的母亲,给自己无条件的爱和接纳

做自己的父亲,设定界限,维护权利,给自己安全感

从更多的关系中得到疗愈:展示脆弱,修复裂痕,解决冲突,减少内耗


★从“儿童自我”向真正的“成人自我”过渡

我们的宗旨:

不期待·不假设·不强求·不抱怨·不解释

不玩“我对,你错”的游戏·不争输赢·不打事实网球

不抑制感受·不怕被人影响·不因被爱而爱

不用“你”陈述句·不评判他人·不找替罪羊

我们要做的:

做自己的观察者,战胜内心的批评者,只对自己的行为负责,打破“应该”思维


★ “在我的上一本书《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》的后记中,我说‘原谅自己并意识到我们都尽了最大的努力,可以让亲子关系更美好、更牢固’。在这本书中,我想说,原谅自己的错误,也原谅别人的错误。任何时刻都会成为过去,改变永远不晚。”

——菲利帕·佩里


内容简介

如果你人生中有未完成的事件——来不及告别的人,得不到的回应,未被满足的需求,内心没有解决的冲突——试试在房间中放两把椅子,你坐其中一把,另一把留给未完成事件中的人(或者是你的一部分自我)。想象那个人坐在空椅子上,把你的感受、情绪和想法都告诉他。然后,你再坐在他的椅子上,想象你现在变成了他,用你想象他会对你说的话,来回应你刚才坐的那把椅子上的人(也就是你自己)。

童年时的我们为了保护自己,发展出了相应的适应能力和防御机制,比如乖巧、懂事、警觉、讨好。然而,当我们长大成人后,儿童式的生存机制不再适用于成年人的生活,甚至会带来创伤和阻碍,留下一桩桩“未完成的事件”。

在这本温暖人心的书中,心理治疗师菲利帕·佩里用温柔又犀利的回答,帮助读者看见自己,觉察自己,给未完成的事件逐一画上句号。

感谢童年时代拼力保护我们的自己,现在,让我们用成年的力量,再重新养育一次童年的自己。


作者简介

菲利帕·佩里(Philippa Perry)

心理治疗师、《观察家报》专栏作家、自由撰稿人、电视和广播节目主持人。2019年出版畅销书《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》,已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。另著有《沙发上的心理学》和《如何保持理智》(How to Stay Sane)。

现与丈夫格雷森爵士(Sir Grayson)以及猫咪“尊敬的凯文”( The Honourable Kevin)一起住在伦敦。


目录

序言

1.爱的本质是被看见

我们之所以能和特定的人发展友谊甚至爱情,往往是因为被看见的强烈体验。


真正的归属感不需要你改变自己

为什么有时候建立关系如此艰难?

不确定的情感状态反而令人上瘾

不期待,不假设,不强求

你以为自己喜欢的类型未必就是你真正喜欢的

听人劝的后果

因为我需要你,所以我爱你

如果一段关系里没有性

臣服的力量

你还剩多少自我来维系这段关系?


2.如何有效争论: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冲突

如果有人倾听你,不对你评头论足,不替你担心焦虑,也不试图改变你,那该多么美好。


争论模式1:思考,感受,行动

争论模式2:问题不在于我,而在于你

争论模式3:好人VS坏人

争论模式4:事实VS感受

争论模式5:卡普曼戏剧三角

争论模式6:回避冲突

争论模式7:当冲动占上风时

在命令和请求之间

不要害怕结束关系

破裂与修复


3.面对变化:如何带着未解决的冲突生活

我们对变化的恐惧往往源于那些未解决的冲突


对自己的行为负责

打破“应该思维”

改变始于觉察

允许自己悲伤

我们没有机会练习变老

房间里的空椅子


4.满足感:回归内在本质,找回安心、平静的自己

获得更大满足感的秘诀不是拥有更多,而是减少渴望


做自己的观察者

战胜你内心的批评者

谁是你的替罪羊

任何时刻都会成为过去

内部参考和外部参考

决定幸福的不是厨房,而是厨房里的人


后记

致谢